本报讯 (记者 郑明升 通讯员 郭秋秋) 今年以来,周口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强化为民服务,积极搭建产销合作平台,推行“优质优价优服务”,促进农民增收,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发展。
政府靠前服务。今年是我市小麦十四连增的重要年份,夏粮收购是“三农”工作的重头戏,是我市2019年三季度的中心工作,事关粮食安全大局。市政府牵头,成立以粮食、发改、农业、财政、农发行、中储粮等多部门参加的夏粮收购常态化工作协调机构,对夏粮收购实施全程领导、适时监控,及时协调解决夏粮收购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立夏粮收购专项指导组,班子成员分片包干,带领机关人员调研指导,确保收购政策执行到位。各级粮食部门早动员、早安排、早动手,积极做好腾仓备库及收购物资器材整理等各项准备工作。收购前准备仓容30多亿斤,准备输送机1176台、容重器391台、硬度仪345台、清理筛384台、通风机1713台、汽车衡419台、篷布864块、麻袋60.6万条,保证新粮入库所需。各级粮食部门举办3期培训班,分别对质检员、保管员、统计员等参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,利用电视、报纸、网络、广播、公示栏等多种载体,广泛宣传解读粮食收购政策,积极解答群众关心问题,增加政策透明度,让群众及时掌握政策,监督政策执行,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,积极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。
落实优质优价。发展优质小麦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控结构,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。据悉,今年全市麦播面积1100.3万亩,总产551.5万吨,总产量较上年增加21.3万吨,增幅4%;单产平均每亩501.2公斤,比上年平均每亩增产19.9公斤,增幅4.1%。经检验,今年周口新收小麦容重在732-822g/L之间,其中一等麦占63.8%,二等麦占25.4%,三等麦占9.6%,新收购小麦一等二等粮食占比较去年增加79.5%左右,绝大部分达到一等小麦质量标准。今年成为近几年来小麦品质最好的一年。据了解,该局提前开展优质小麦种植情况的调查摸底,指导粮食收购企业开展预约检验、预约收购、订单收购、上门收购等多种为农服务方式;在收购场地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,做到价格上榜、标准上墙、样品上台,及时公布和告知农民群众卖粮地点;严格执行质价政策,坚持依质论价,加强粮食收购进度和价格监测预警,密切跟踪市场变化,加强形势分析研判,及时发布粮食生产、收购进度、市场价格等信息,为农民售粮和企业经营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,正确引导市场预期。该局主动向粮食经纪人和种粮大户提供粮食保管方面的人员、技术、设施设备等,延长收购时间,增加机械设备和人员,避免排长队、粮过夜等情况发生。同时,该局为农民和种粮大户开设绿色通道,随到随收,在收购现场设立便民服务台、休息站等,提供餐饮、防暑药品等,让卖粮农民交上了“舒心粮”。为确保优质小麦优质优价、应收尽收,该局还在每个县市区确定3家企业参与优质小麦收购,积极搭建产销合作平台;组织召开河南粮食物流联盟2019年夏粮收购形势暨产销合作(周口)座谈会,邀请省内外近200家重点粮食贸易、加工企业参会,与广州、深圳、武汉等地签订优质小麦购销协议,确保优质小麦购得进、销得出、有效益,切实保证种粮农民的积极性。据悉,截至8月5日,我市累计收购夏粮151.2万吨,比去年同期62.9万吨多收88.3万吨,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73.7万吨,平均收购价1.16元/斤,全市101家委托收储库点已有81家完成收购。
引导环保购存。在粮食购存工作中,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切实担负起环保治理责任,加大环保投入力度,严格企业管理,落实环保措施,严格市场标准,加强收购、除杂等环节的粉尘、噪音等污染防控,努力做到绿色收购、环保收购。要求各储备网点坚持收购净粮,减少粉尘污染,密封收购现场,购买粮食除尘设备和雾炮机、小型洒水车等机械,落实库区防尘抑尘降尘措施,并主动与环境监测部门结合,积极接受粉尘污染监测,切实做到粉尘污染排放不达标不收购,实现了粮食购存全过程无粉尘排放、不扰民作业。